新发展理念的毕节实践 | 跨越山海 携手共圆同心梦!
35年前的毕节,曾被称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常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来形容毕节的贫穷落后。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989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的钱伟长率领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踏上毕节这片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
至此,民盟中央对口帮扶七星关区的历史长卷徐徐打开。
自对口帮扶以来,民盟中央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创新帮扶形式和载体,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政策支持,促成倒天河水库综合治理、毕节飞雄机场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先后选取梨树镇上小河村、长春堡镇干堰村、撒拉溪镇龙凤村作为帮扶联系示范点,倾情打造了“烛光行动”“同心助学”“双师课堂”“明眸工程”“名医大讲堂”“远程医疗”等一系列帮扶品牌,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56个、涉及资金5002.2万元,为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教育帮扶 提高育人质量
民盟中央充分发挥民盟在教育领域的优势资源,始终把援建教育设施、捐赠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扶助困难学子、提升校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助推七星关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民盟帮扶撒拉溪镇龙凤村龙凤小学
广泛协调民盟各级组织在七星关区开展教育帮扶,推动东部省市优势教育资源共享,不断缩小七星关区与东部地区教育差距,成功打造了“同心助学”“智慧校园”“长颈鹿教室”等一系列教育帮扶品牌。
五年来,民盟各级组织先后在七星关区部分学校修建幼儿园;捐建图书室、书画室;捐赠教学软件、电脑、图书、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和学习用品,涉及资金887.6万元。
协调东部十省市56所学校与七星关区56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教师3901人次,直接惠及学生50000余人次,资助困难学生321人。
医疗帮扶 守护群众健康
民盟各级组织多次深入七星关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医疗专题调研,为七星关区医卫事业发展出谋划策。立足全区整体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积极协调民盟各级组织资源力量,通过开展义诊送诊、药品捐赠、医卫培训等方式开展帮扶。
建立农村远程医疗系统惠及群众,选派医卫人员外出到知名医院跟班学习,打造了“名医大讲堂”“天使健康行”等帮扶品牌,用实际行动助力七星关区补齐医疗短板。
五年来,协调西门子公司为七星关区人民医院购买医疗设备优惠2000余万元,协调资金100万元修建撒拉溪镇龙凤村卫生室,捐赠价值80万元医疗设备。开展民盟“天使健康行”送医送药下乡大型义诊活动5次,接诊群众1041人次,发放价值8万元的药品,培训医生334人次。建立乡镇“远程医疗”站点3个,协调医疗专家31人次进行“远程医疗”坐诊,接诊群众992人次。
定点打造 示范带动发展
2013年7月,将长春堡镇干堰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示范点,派出干部驻村帮扶,聚焦道路建设、学校建设、村卫生室援建、村庄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持续发力。联引东部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干堰小学,持续开展“同心助学”活动。
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事业、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帮扶,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建设,累计实施项目28个、涉及资金479.6万元。
2020年12月,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后,民盟中央选定撒拉溪镇龙凤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帮助完善龙凤村乡村规划。建立“龙凤科技小院”,协调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派出研究生团队常驻开展帮扶。
聚焦人才振兴、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重点持续发力,以科技引领当地产业发展、培养本土人才、助力群众增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五年来,民盟各级组织倾情倾力开展帮扶,有力助推七星关经济社会发展。
一批批盟员和挂职干部踏上七星关这片热土,以饱满的热情在智力支持、改善民生、产业发展、示范带动等方面主动作为。
以科技引领促进群众增收,不留余力推动“同心工程”走深走实,用“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博大情怀再一次书写了帮扶新篇章,用“盟智盟力”凝聚起助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先行区的强大力量。
新闻热线 | 0857——8345777